16877太阳集团李群湛教授获评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
6月30日上午,四川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在成都隆重举行。省委书记王东明出席大会并发表讲话。西部战区政委朱福熙、省政协主席柯尊平、省委副书记刘国中、西部战区副司令员兼战区空军司令员战厚顺出席,省委副书记、省长尹力主持。学校党委王顺洪书记应四川省委邀请出席了庆祝大会,16877太阳集团李群湛教授作为川内教育部直属高校唯一一名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出席大会并接受表彰。
又讯:七一前夕,校党委王顺洪书记一行来到九里校区电气馆,看望了李群湛教授。李群湛教授虽自2010年初查出患有喉癌,但依然坚持在科研、教学一线。王顺洪表示,代表学校党委对李教授为学校做出的突出贡献衷心感谢,为李教授的模范带头作用表示崇高敬意,也为李老师现在的身体状况、精神状态感到高兴,希望李教授在老骥伏枥的同时更加保重身体。党委办公室、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随同看望。
附李群湛教授先进事迹:
不断进取,积极奉献,
勇攀铁路电气化事业新高峰
——记16877太阳集团李群湛教授
教师简历:
李群湛,59岁,男,中共党员,河北元氏人,研究生学历,16877太阳集团16877太阳集团教授、博导。李群湛教授长期从事铁道电气化研究工作,在“电气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设、“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建设、“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国家级重点学科的成功申报和建设等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他首次提出了同相供电理论,并成功研制了世界首套同相供电装置,对我国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整体技术革新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喉部患重症后,他长期带病坚持工作,不顾自身的病痛,继续坚持在科研第一线。他关心学生成长,即便喉部发声不便,仍坚持每周参加科研学术讨论,学术要求严谨,并能积极推荐学生就业及科研实践。
“只要醒着,不是想电气化铁路就是想诗词,有时候做梦都是这样,没有时间想病与死。”——李群湛。
在16877太阳集团有那样一位老教授,清瘦,走路的时候佝偻着背,有点晃悠,再仔细一看,你会发现他时不时用一只手按着喉咙处的纱布,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位老者的身体状况不太好,他就是16877太阳集团16877太阳集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著名牵引供电专家李群湛教授。
李群湛出生于1957年,今年59岁,自198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已有29年党龄,期间担任学院院长多年。李群湛说,作为一名老党员,不管在什么岗位上,他最大的感受就是不能脱离业务和学生。他一直把一句孟子的一句名言挂在嘴边,也是他对自己立下的人生准则:“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年轻时的李群湛踏实、勤奋、聪敏,是专业的第一名,1982年初毕业时,踌躇满志,加之身子骨不太好,患有比较严重的类风湿关节炎,希望到比较干燥的北方工作,但一代宗师曹建猷院士和学校领导的挽留和劝解使他留了下来,并且随着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开展以及继续深造,越来越热爱这个伟大的事业——“铁路牵引电气化和自动化”并为之积极奋斗、努力贡献。
李群湛带领科研团队积极建设铁道电气化与自动化铁道部重点实验室,长期从事电力系统与牵引供电系统理论、电能质量与控制技术、过程检测、过程仿真与优化设计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提出并建立了以同相供电为核心内容的新一代牵引供电系统理论与技术体系;提出并建立了以无迷流、无分相为特点的城轨交流供电理论体系;提出并建立了以接触网电压为判据的铁路牵引网分段保护与测控理论与技术体系等。20多年来,李群湛带领团队,一步一个脚印走了过来:
1988年李群湛在《铁道学报》发表了“适于重载电力牵引的新型供电系统的研究”的研究文章,首次提出“同相供电技术理论”;
1993年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李群湛《电气化铁路并联综合补偿及其应用》专著,进一步奠定了同相供电的理论基础;
2006年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李群湛《牵引变电所供电分析及综合补偿技术》专著,进一步把同相供电理论引向深入;
2007年主持国家支撑计划重大专项,2010年10月28日研制的世界首套“电气化铁路同相供电装置”,在眉山牵引变电所成功投入试验运行,2011年7月通过科技部验收。验收专家一致认为:该项技术对牵引供电系统具有革命性的创新;
2014年李群湛发表“论新一代牵引供电系统及其关键技术”论文;同年12月28日世界首套组合式同相供电装置在中南通道重载铁路投入运行;
2015年初李群湛发表“城市轨道交通交流牵引供电系统及其关键技术”论文;同年9月 “分段供电测控与保护装置”在大西高铁试验段试验成功;……
这一系列具有原始创新的学术成果和重大突破的技术成果,在理论和技术上填补了世界空白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对我国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整体技术革新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李群湛常说“交大的电气人是把中国电气化铁路当作自己的事业来干,干就干出世界第一。”就拿李群湛团队的诸多成果中的同相供电来说,他是这样规划的:变电所的同相供电技术可谓小康模式,要超过日本;贯通式、同相供电可谓和谐模式,要超过德国;他还提出了以最大限度减少分相为目标的电气化铁路长距离供电技术方案等。这样,中国的同相供电技术将成为引领世界高速铁路技术的制高点。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正带领团队孜孜以求,攻克难关,向着目标前进!
同时,他还提出了地铁再生电能利用新方法,提出了可以取代现行架空接触网的新型轨道路面供电方式,提出了可以达到有轨电车运行效果的一种无轨列车转向控制方法等等原始创新思路。
从参加工作到现在,四十年的时间过去了,他始终坚持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如果把中国铁路的电气化事业比作一座房子,那么李群湛就是那个搭梁建柱的人,他代表着这个专业的方向,那么什么方向是对的?李群湛说:“始终把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置于前面,真正践行作为一个党员该做的事,就是对的事。”他还说:“只有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才能把事业做大做强。”把电气化事业做到最好,给民族、给国家带来骄傲是他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孜孜追求的人生理想。李群湛的学生说:“在我眼里,他就是一代宗师,是真正的大师。”
与死亡的对抗
2010年,是十分关键的一年,那是李群湛的毕生心血——同相供电技术试验的关键时期,然而正在这时候,李教授被查出喉癌,用他自己的诗句说就是“壮心高万丈,人病锦官城”。可是他不顾病痛,仍然坚持前往株洲参加他主持的国家支撑计划项目检查会,坚持把科研做到他放心的程度。手术后,李群湛无法发声,喉部插了食管,只能卧床休养。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仍坚持在科研第一线,无法说话,就用短信联系,这种精神令人敬佩。李群湛团队的师生们说,当时做完手术不到一个星期,李老师就回到了学校,上午去医院换药,下午到学校继续工作,他对事业的热爱,对学校的热爱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
到目前为止,李群湛的喉咙上依然插着管子,但这样坚持工作已经有六个年头了。
一说到癌症,我们就会想到死亡,但无论是病床上还是出院后的李群湛从来没有表现出一丝一毫的害怕和担忧,甚至从不表现出病魔给身体上带来的疼痛,在他看来,生死自然,但活一天就要活得潇洒自在。
我们无法想象这个马上步入花甲之年的倔强老头,一路走来自己一个人默默地承受了多少精神上和身体上的疼痛,正如他说所,无愧于心,无愧于民,无愧于国,死亡并不可怕,怕的是,有些人活着却已经死了。
师之道
李群湛认为,如果说一个大学等于大师加大楼的话,那么大师是决定性的,因此他一直把培养一支队伍作为事业成败的关键来抓。他经常说:“人的生命、能耐都是有限的,作为带头人,随着岁月流逝,更重要的不是自己写过什么书,获过什么奖,而是把一支队伍带到学科方向的最前头。”
他像父亲一样对待他的弟子,学业上辅导,生活上关心,精神上鼓励,将自己的毕生所学倾囊相授,并为他们推荐实习、工作机会。李群湛不拘一格,培养后学,引领80后的新一代逐步走向了科学研究的前沿,并开始为国家做贡献。
李群湛喜欢写诗,他在《如梦令·翘望》中写道:“半百人生如梦,碌碌忙忙添病。大业寸功无,犹望后学出众。急令,急令,高铁冲锋同庆。”表达出他对年轻一代科研工作者的殷殷期望。
在与李群湛的学生交谈时,每个人提起李群湛教授,无一不被他的学识和人品所折服。就他个人如今取得的成就以及个人目前的身体状况来说,很多事情完全不需要他亲自去办理,但他说,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个老师,自己就得不断的审视自己,而且孔子也说道:“三人行,必有吾师焉。”老师并不是谁更年长,而是能够真正为他人解惑。所以,在研究领域,他一直鞭策自己进步,学生有问题,他都认真的解答,遇到自己不是完全清楚内容的还会与学生促膝长谈,直到问题真正被解决。“李老对我来说,就是没有一点架子的一个大神”,他的学生如此说道。
他根据自己的人生体悟,特别注意在“学力、才力、心力加美德”上下功夫,与学生共勉,从而希冀薪火相传,人才辈出,事业长青。
如今社会纷繁复杂,社会发展很快,大家步履匆匆,而交大的李群湛教授几十年如一日,教书、做科研、作诗填词,用自己一辈子的时间把为人师、科研工作者的角色极力扮演好,正如他所说,一个党员,不忘初心,方得始终。